净利暴跌98%!蒙牛新总裁高飞交出首张成绩单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6-24

  具体来看,旗下奶粉品牌贝拉米录得亏损★★,确认了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共39.81亿元;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录得商誉减值亏损和其他额外减值亏损,录得亏损8.27亿元。

  作为中国第二企◆★,蒙牛过去几年归母净利润一直维持在50亿元左右,2024年净利润的大幅下滑主要受收并购项目拖累。

  其中,以特仑苏◆■、纯甄、真果粒■■◆★◆、冠益乳、每日鲜语等品牌组成的液态奶板块,是蒙牛最重要的业务模块,常年为集团贡献八成以上营收★◆,2024年公司液态奶营收730★★■◆.66亿元,同比下滑10.97%。

  在此背景下,他实施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并以■■“再造一个新蒙牛”为目标,提出★■★■“一体两翼”战略。

  3月26日晚间,上任一周年的高飞交出执掌公司的首份财报。蒙牛乳业(下称■★★“蒙牛”)2024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降10.1%;股东应占利润仅为1★◆■★◆◆.05亿元,与上年的48.09亿元相比暴跌97★★■★◆.8%。

  去年此时■■★◆◆★,乳企巨头蒙牛完成了一场权力交接:执掌公司8年的卢敏放卸任总裁,高飞接任成蒙牛第六代掌门人。

  记者注意到★◆■,去年其与瑞幸■■◆★★、蜜雪冰城等头部茶饮品牌官宣合作推出餐饮专用乳品,还与医疗企业合作开发功能性乳品,进入肠道健康市场等★◆◆■。从实际业绩来看,2024年其创新业务和国际化业务也是公司唯一增长的板块,营收增长18%至27.94亿元,但仅占总营收的3.1%。

  从营收结构可以看出★★■,作为乳企巨头的蒙牛内部业务发展参差不齐,对液态奶业务过于依赖,其余板块均未担起★◆“第二增长曲线”的职责■◆★★■◆。

  这些扩张动作像一把“双刃剑”★■★,带领蒙牛实现全球化布局,公司规模由2016年的538亿元扩张至2023年的986亿元,但也不止一次拖累蒙牛利润★◆◆■■。

  2013年蒙牛以113亿港元收购雅士利51%股权以扩充奶粉业务◆★★◆,但由于经营不善,雅士利营收从2013年的60■★◆◆.9亿元降至2022年的37◆★■★◆■.38亿元,其间甚至陷入亏损◆■★★◆■,最终其于2023年私有化退市。

  在高飞的执掌下■◆■■,蒙牛正在进行一场 刮骨疗毒 式的战略调整◆◆★,而这个乳企巨头何时调整完毕重新★◆■◆◆“高飞★★”,尚未可知。

  高飞是蒙牛“老将”,作为公司第77号员工,一线销售出身的高飞曾主导特仑苏大单品的成功,但他接任总裁时,蒙牛面临的市场环境又与“特仑苏时期”截然不同。

  不过,这次对贝拉米的一次性计提被市场视为是蒙牛“丢掉历史包袱”★■★■◆,即便利润暴跌,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蒙牛股价反而上涨了5.6%■◆。

  回溯历史,卢敏放主导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先后收购贝拉米、并购妙可蓝多600882)、与现代牧业进行联营合作,以扩大其在奶粉■■、奶酪、上游供应链等方面的业务版图。

  这份财报也意味着,曾经距离千亿营收仅★■“一步之遥”的蒙牛向后退了一大步,离伊利越来越远。

  高飞刚接手时蒙牛离千亿营收仅一步之遥,却也面临乳制品行业近年最艰难的时刻,消费需求低迷、商超折扣常态化,乳企业绩普遍承压◆★★◆。

  以贝拉米为例,蒙牛2019年以约71亿元、溢价近5.2倍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但随后几年贝拉米业绩未达预期,受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陆续计提累计13.62亿元的商誉减值。

  冰淇淋和奶粉业务去年分别营收51.75亿元◆■★◆■◆、33◆★◆■■.21亿元,分别下滑14.12%、12.68%,营收占比分别为5◆■★★■◆.8%、3.7%。

  从实施结果来看,2024年公司行政费用同比减少10.8%;销售费用减少8.3%,销售费用率有所优化■◆◆■。但经营上难逃行业周期影响,公司核心业务全线承压——液态奶、冰淇淋、奶酪★★★、奶粉四大业务营收全线下滑,并且除了奶酪业务同比微降外,其余三个板块营收下滑幅度均在10%以上◆★★◆。

  营收下滑主要受乳制品行业供需失衡、消费需求不及预期等挑战影响;利润下滑主要受子公司贝拉米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联营公司现代牧业亏损拖累★★■■。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伊利液态奶业务在内部营收占比从82%调整至68%,这并非是其营收下滑,而是在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结构优化。伊利的第二大业务奶粉板块营收规模已超270亿元,占比提升至20%以上★■◆;冰淇淋业务营收也已破百亿。业务的均衡发展为公司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提供了更多抗风险能力。

  所谓“一体”,是指保证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液态奶、奶粉■■、冰品、奶酪等版块运行;“两翼■★”则是将创新业务与国际化拓展作为新增长方向。